宜昌报考指导

首页 > 湖北事业单位考试 > 报考指导

2020年军队文职基础知识提分点:商品与货币

华图教育 | 2020-10-02 16:54

收藏

商品与货币

一、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一)商品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二)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① 二者相互依存,共处于商品这个统一体中;

②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③ 使用价值反映了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反映了人们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属性。因此,二者存在对立的一面,相互排斥。

2. 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三)劳动二重性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它为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其它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五)货币

1.内涵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

3.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3)支付手段

(4)贮藏手段

(5)世界货币

4.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实质 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原因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纸币的发行量少于流通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危害 物价上涨、货币贬值 物价下跌、货币升值
对策 控制货币供应量与信贷规模 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六)价值规律

1. 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 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