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报考指导

首页 > 湖北公务员考试 > 报考指导

襄阳市人事考试网_湖北省考公告什么时候出来

湖北人事考试网 | 2022-01-16 23:19

收藏

襄阳市人事考试网_湖北省考公告什么时候出来

 2022年湖北公务员考试报名工作暂未开启,报名时间预计为2022年2月。考生应注意报名时间,及时报名,谨防错过2022年湖北省考报名机会!

  考试日程:2022湖北公务员考试日程安排

  寒假作业:2022湖北公务员考试寒假作业

  省考信息库:2022湖北公务员考试信息库

  湖北公务员考试笔试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

  一、笔试内容

  湖北省2021年度省市县乡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乡镇(街道)机关单独命制申论题本。报考公安机关职位的,还需参加公安专业科目考试。面向村(社区)干部考录乡镇(街道)公务员职位只参加综合知识测试一科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综合知识测试为主、客观性综合试卷,考试时限180分钟,满分100分。

  二、作答要求

  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报考者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本或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主观题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一律无效。在试卷、答题纸、答题卡规定以外位置标注本人信息或者其他特殊标记的,按照《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相关规定处理。

  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介绍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部分。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用题型有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种。

  数字推理: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要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用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四种。

  图形推理: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报考者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定义判断:每道题先对相关概念进行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考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类比推理: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报考者根据这段陈述,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文字、数字、图表等统计性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

  四、申论介绍

  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县(市、区)及以上机构的职位、乡镇(街道)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套试卷。

  县(市、区)及以上机构职位的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乡镇(街道)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五、综合知识测试

  考试内容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村(社区)发展、联系服务群众、依法依规化解矛盾纠纷和处置突发事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突出岗位适应性和实际工作能力。
 

  十六、在报名系统中填写报名信息时需要注意什么?

  填写报名信息必须真实、全面、准确,对学习和工作经历栏目,应按时间先后顺序,从高中开始,填写何年何月至何年何月在何单位(学校)工作学习、任何职。对大学期间的学习经历,须填写清楚学校、院系、专业名称。为方便招录机关审核是否构成回避关系职位,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不宜漏填,以免影响审核。

  3 、 (单选题) 中国文人在对远古神话进行整理改造时,严格遵守“合乎伦理规范”“具有教化功能”两个原则。原本流传于民间的一个个神祇经过这两个原则筛选之后,被加工成符合规范的明君圣主,进入文字相传的文化正统;而那些不符合伦常的,就游离于史册之外,________在民间的口头流传或各种________之中。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活跃 道听途说

  B.沉淀 逸闻琐事

  C.散落 稗官野史

  D.湮没 街谈巷议

  3、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文段描述的是进入史册、进行文字记录的远古神话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合乎伦理规范”,一个是“具有教化功能”,不符合这些伦常的内容,就没有进入史册,而是在民间流传,所以填入的词要体现出没有进入史册的神话在民间发展的现状。B项“沉淀”是指把溶液中不易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D项“湮没”是指清除,化为乌有。二者填入空中,均不能体现远古神话还在民间流传,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和D项。A项“活跃”指行动活泼而积极;C项“散落”指分散,不集中。二者均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A项“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属于口头流传的范围,和前文的“口头流传”语义重复,排除A项。C项“稗官野史”本义是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纂的史书,泛指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属于文字层面,既体现了这些文字的来源不是特别规范,也可以和前文的“口头流传”构成并列,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逸闻琐事:指世人不大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街谈巷议: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

  4 、 (单选题) 消防战士李隆:火场、废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他用希望________希望,用生命________生命。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点燃 换回

  B.带来 挽救

  C.扩展 激活

  D.连接 拯救

  4、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他用希望________希望”可知,文中已经存在希望。A项“点燃”和B项“带来”侧重从无到有,与文中已存在的希望矛盾,排除A项和B项。C项“扩展”侧重放大和向外延伸,填入横线处指原本就有希望,消防战士增加了希望,符合语境。D项“连接”侧重起到中介媒介作用,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答案锁定C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激活”指刺激某事物,使活跃起来。“生命激活生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消防战士用生命挽救生命的壮举,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2022湖北省考行测言语高分经验之《相似技法对比》

  排比及对比、对偶的知识点出自于中国现当代汉语修辞手法之一,在言语中的运用非常普遍,由原有的修辞手法类别的考查拓展到近几年在主旨概括题及细节题中也出现了对比方式的考查,因此当多种语句存在对应关系时,需要做到加以区分、加以辨识、加以筛选。

  一、排比、对比、对偶的区别

  通常,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加以比较的修辞方法。考生需注意的是二者必须是相反或不同的事物,而相同含义的两句话并不是对比。例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两句表述的含义均强调品德的重要性,即“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此时并列的两句表述的是相同的含义,则不是对比的修辞手法。又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由于虚心和落后是相反的两个方向,因此二者为对比,通过不同方面的对比使得特征更加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注意,对比一般为两句较多。

  而排比则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把相关或相似的内容逐一表达出来。需注意的是,排比的句子数量至少为三句,需大于或等于三。分为并列性排比和承接性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虚,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对偶与前两者不同,它的出现并非源自于白话文运动,而是出自于古文中的平仄押韵。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的一对语句表达相反或相关的意思 。在语文中,对偶的种类很多,分为单句对偶、偶句对偶,多句对偶等。对偶的形式可分为三种: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也被称作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又如“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者的相同点和区别在于:三者在均存在句子的对应关系,但不同点在于:第一,排比的句子数量至少为三句及以上,对比的句子数量一般为两句,对偶的句子数量一句至三句均存在(两句较多);第二,对比往往是相反或不同的事物,排比可以是相同的事物,对偶可以是相同、相似事物,也可以是相反事物,还可以是递进关系的几件事;第三,排比中,几个句子中一般均会出现相同的词汇,例如“我们的风,我们的雨,我们的家”,而对偶中,更多是不同事物的对应,例如“龙生九子,凤生九珠”,“龙”与“凤”对应,“九子”与“九珠”对应。

  二、在修辞手法类题目中的运用

  在修辞手法类题目中,需要将句子与修辞手法相互识别,经常会出现句子与该句子后括弧内的修辞手法不对应的错误选项情况出现,这时便考查到三者的区别。例如提问方式为“下列修辞手法中运用不恰当的是”,或“下列句子与括弧中的修辞手法不一致的是”此时选项中容易出现反问与设问相混淆的情况。选项如果为:“A.春风袭人,春雨扶人(排比)”。此时,我们会发现A项中句子个数并没有大于等于三,只能算作并列或对偶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道题:

  【例1】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4)许多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

  A.对比 比喻 象征 比喻

  B.排比 比喻 夸张 比喻

  C.对比 比喻 对比 借代

  D.排比 夸张 比喻 象征

  【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分析(1)句,将“君子”与“小人”这两件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属于对比的修辞手法。排除B项和D项。

  第二步,分析(2)句,比喻指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读好文章”和“饮酒”的相似点在于“其味无穷”,用“饮酒”来描写“读好文章”属于比喻。

  第三步,分析(3)句。(3)句的含义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发生了不同状况的改变,“雕栏玉砌”依旧风姿不变,而“朱颜”已发生改变,通过这种“变”与“不变”形成强烈的对比,体现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悲怆感悟。排除A项,锁定C项。

  第四步,验证第(4)句。(4)句用“希腊”代指西方文化,“自己的祖宗”代指中国文化,属于借代。因此,选择C选项

  2022湖北公务员考试笔试阶段资讯汇总【职位表|报名时间|考试时间】

笔试关键词 点击查看 职位查询
公告 2022年湖北公务员 考试公告 职位查询
职位表 2022湖北公务员 考试职位表 职位查询
报名入口 2022湖北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 职位查询
报名步骤及注意事项 2022年湖北 公务员考试报名步骤及注意事项 职位查询
报名照片调整 公务员报名照片在线调整 职位查询
专业分类参考目录 2022湖北 公务员考试职位专业分类参考目录 职位查询
专业目录 2022湖北 公务员考试职位专业目录 职位查询
报名数据 2022湖北公务员考试报名数据统计汇总 职位查询
报考指南 2022年湖北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 职位查询
报考条件 2022年湖北 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 职位查询
两年工作经验界定 如何界定基层工作经历? 职位查询
部门电话及网站信息 2022湖北公务员考试招考部门电话及信息发布网站一览表 职位查询
报名流程 2022年湖北公务员 考试报名流程 职位查询
考试大纲 2022年湖北公务员 考试考试大纲汇总 职位查询
大纲解析会 2022湖北 公务员 考试大纲解析会 职位查询
考试日程 2022年湖北 公务员 考试日程 职位查询
缴费时间|入口 2020湖北 公务员 考试缴费时间|入口 职位查询
考试流程 2022年湖北公务员考试流程 职位查询
准考证打印入口 2022年湖北公务员笔试准考证打印入口 职位查询
考场分布 2022年湖北公务员考试考场分布及乘车路线 职位查询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